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到来。
从产业政策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2015年国家便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五项工程和十大产业领域。并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布局的11个产业领域之一。在随后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未被明确的通用技术,大部分时候与互联网技术混淆在一起。
2016年,有关政策开始把人工智能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直到2017年7月,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在新科技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同年12月工信部发布三年行动计划,科技部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中科院成立产业发展联盟,一些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一些城市开始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开始逐步完善和成熟。
从产业变革角度看,人工智能正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根据一份研究报告,当无人驾驶技术开始全面普及,现有20%的家庭轿车存量就可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80%的家庭轿车可以封存。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智能驾驶或者无人驾驶技术,将彻底改变汽车产业的制造和商业模式。与特斯拉、蔚来汽车等企业不同,百度、地平线、驭势科技、图森等行业颠覆者,将以全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独特的驾驶体验。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都出现大量创业企业。在基础层,地平线公司主打智能芯片,获得了大量风险投资;在技术层,科大讯飞依托语音识别,成为国家第一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平台;在应用层,视觉识别、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等行业发展迅速,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正在形成。在独角兽榜单上,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强势崛起。
未来,人工智能将以智能产品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智能技术开始向产品或服务转化并快速向其他领域融合渗透。智能硬件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汽车将会进入无人驾驶时代,成为一个智能移动终端。
如果把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区分为生产和消费两端,目前在消费端的产品更丰富,方案更成熟,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教育、安防、自动驾驶、个人助理、电商零售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但在生产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还未显现。国内一些企业打造的智能制造平台,号称是区别于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第三极”。
在制造环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等方面不断突破瓶颈,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将更成熟,精度和柔性更高的工业机器人将会被应用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不同于简单的流水线装配,机器视觉系统根据自己的“所见”来控制机器人轨迹。
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渗透使得知识与技能的产生、获取、应用和传承将从以人为主体变为人机协同,最终以智能机器为主体,其效率得以发生根本性变化,制造业创新能力因而得以极大提高。
在新一代智能制造范式下,制造过程与研发、供应链、用户等各个环节能够实现高度协同,改变过去价值链各环节的“孤岛”状态,从而更高效地组织生产,更精准地适应用户需求。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只有同时在生产和需求两端发力,把人工智能应用于智能工厂,不断打造智能生态,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制造的现状,真正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价值链的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文章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