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后几个交易日政府日复一日地接盘并缓慢抬高股指,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政府的决心。那时股价就可能出现大幅上升
7月6日,证监会、各大证券公司、央行开始大举救市。当日上证综指涨2.4%,而创业板跌4.28%。7日,上证综指微跌1.29%,但创业板跌了5.69%。
救市的效果怎样?笔者觉得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显然,政府发送的信号是给整个市场的,但在操作上只局限于沪市的大型企业。
笔者6日早些时候在媒体撰文阐述了预期在资本定价中起到的核心作用,并指出改变预期是救市成败的关键。对6、7日两日市场的复盘我们不难看到,政府并没有说服市场里所有的投资者。大量的投资者仍然在甩卖,政府是最终的接盘者。
但投资者对政府的救市决心可能有严重的误判。大家的状态仍然是将信将疑。在一揽子的救市举措里,证券公司的1200亿元其实对市场微不足道,证监会的喊话也显得空洞。但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实际上是政府救市决心的核心体现。
正如笔者6日文章中提到的,由于央行有印钞的权利,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印出无上限的钞票用来托起所有用本币计价的资本市场。这种操作是宏观调控的猛药,它的一个孪生兄弟就是帮美国、欧盟度过金融危机的所谓量化宽松政策。这剂猛药,是金融市场的强心针,实际力度是非常大的。
政府在上证3700点推出如此大力的托市行为,实际是向市场说明这个点位是政府暂时认为的股市大盘的底部区域。一旦投资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相信政府可以成功,市场将在不远的某个价位稳住,甚至可能大幅上涨。
目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投资者,会是一小部分对金融体系有较深理论研究的人。随着今后几个交易日政府日复一日地接盘并缓慢抬高股指,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政府的决心。那时股价就可能出现大幅上升。
对救市而言,笔者认为3700点是个过高的价位。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整个金融体系受到威胁,政府不该随意出这样的强手。但既然无论从舆论到实际行动政府已经拍了胸脯,说到做不到就会带来巨大的信誉危机,其危险性远超股灾本身的风险。因此,理性投资人的预期应该对这些信息及时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会计与金融学教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