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最新观点  

李海涛——解决中国教育问题 核心方案是供给

9月3日消息,由长江商学院主办的“产业互联新生态,智绘商业新图景——第十届长江青投论坛”今日在深圳举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文/金融MBA项目副院长李海涛出席并发表演讲。

李海涛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下降之后,政府放开二胎政策,但是大家不想生孩子,因为养孩子太费劲、太麻烦了,重要的一个麻烦就是教育成本高,有钱的人可以花钱补习,没钱的人没法弄,这个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就算是有钱的人,花了那么多钱做教育,也是很大的一个成本。

所以,公平就是你们别培训了,但是这个其实是不好的,相当于让跑的快的跑的慢一点,整体的水平都降低了。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文/金融MBA项目副院长李海涛]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文/金融MBA项目副院长李海涛

以下为演讲实录:

虽然我对商学院的教育比较了解,真正深入研究探讨中国的教育产业是最近才开始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行业。

教育为什么有意思?我觉得在座的只要有小孩,就知道教育是多么痛苦的事,在中国求人最难的是小孩上学,我从几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中国教育资源的稀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教育资源稀缺带来了K12、教育、课外培训的需求,但是教育行业是一个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2018年政府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政策,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政策的目的是:

1、公平,因为有钱的人、可以买学区房的人、雇得起辅导老师的人,他的孩子和一般人的孩子有分化,这样会造成社会上的贫富不均。

2、成本,如果大家在教育上花的成本太高,大家是不愿意生小孩、没有能力消费的,这个对国家建立消费市场有障碍,所以国家出了很多政策。

如果你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能够给你好的老师、学校是有限的,大家随着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教育,希望有公平、降低成本,这是悖论,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大环境下,如何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行业,提高高质量供给,这是满足我们国家市场需求、政策需求唯一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做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是非常合时的事情,既满足市场的要求,又满足政府政策的支持。

中国的家长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家长给孩子上了很多课,比如奥数、钢琴、体育,中国家庭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当我们看中国教育上的花费时,并不止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市场,大家都愿意在教育上花费,印度、越南、中国教育投入在过去几十年涨了好几倍,因为什么呢?

因为有钱了,希望投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如果经济飞速发展,如果你的孩子有好的教育、背景,他的发展空间更大,相比来说美国、欧洲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在一个成熟市场里面,简而言之就是教育资源非常稀缺,北京小升初有几万人,因为有这个东西,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很多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发展的非常快,2018年很多上市公司股价爆涨,但是8月份开始股价暴跌,因为中国政府教育的政策《民促法》,出来的政策对民办教育的合法性、民办教育该不该挣钱、如何挣钱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限制很多民办教育不能这么干、不能那么干。我记得当时北京海淀区大家去抓校外培训,像扫黄一样,好像教育变成过街老鼠。

政府为什么要做这个政策呢?一个是因为有很多乱象,教育行业飞速发展,在这里有很多监管套利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最核心的是公平和成本。

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下降之后,政府放开二胎政策,但是大家不想生孩子,因为养孩子太费劲、太麻烦了,重要的一个麻烦就是教育成本高,有钱的人可以花钱补习,没钱的人没法弄,这个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就算是有钱的人,花了那么多钱做教育,也是很大的一个成本。

所以,公平就是你们别培训了,但是这个其实是不好的,相当于让跑的快的跑的慢一点,整体的水平都降低了。

政策的意图就是打压课外培训,支持职业教育,我们一定要降低成本、增强公平,这是政府教育政策的目的。

如果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既想让马跑,又不想给马吃草,怎么做呢?真正解决中国教育的挑战,核心方案是提供供给,你摁住那些人,这些人会想方设法找各种各样的途径,还是得到同样的服务,你是摁不住的,如果你把他们都摁住了,中国的孩子学不到知识了,中国整体人民素质怎么创新、科学发展呢?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政策是无解的,虽然目的很好,但是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供给,提高供给有两条路:

第一,民营办学,公立办学是有限制的,还是要支持民营办学,民营办学花少的钱,做了多的事情,虽然有些乱象,但是它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师资力量,办学的核心就是老师,你有名师、讲师,他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学的会,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是急缺的,一个老师的培养需要很多年,不是短时间就能出好的老师,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的教育行业面临着这样的挑战:

第一,市场需求。

第二,政府政策的限制。

但是有挑战、有限制的时候,其实就是有机会的时候,机会是以前随便开个补习班,随便办个教育的机构是被淘汰的,因为要规范。但是真正牛的人是,我能够低费用、高效率提供好的教育素材,能够规模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提供教育,这样的企业代表着未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14亿人有几亿中产阶级,剩下一大批人都需要服务,所以机会巨大。

我们来看一下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如果我们看教育行业的发展,你会发现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传统教育。你上学,学校里老师讲课你听讲,名师很少,这就是大家为什么要去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因为名校有名师,你可以学到知识,这是教育的1.0版本。

第二个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出,我们现在很多的演讲嘉宾做的业务也是这个方向,教育创新的2.0版本,通过互联网把名师传给大家,以前名师上一堂课教50个人,现在我在互联网上可以教500、5000个人,相当于把存量利用的最大化,VIPKID是我们长江校友创业的公司,把美国的英文老师,通过互联网给我们中国小孩儿上英语,存量的老师就能够通过技术覆盖到更多的学生,这是教育版本2.0。

但问题是,多少存量就是多少存量。你不能造出来,当然VIPKID是把美国的存量拿到中国来,比如说在中国有多少个名师高考讲代数,你用互联网能够接触到的也是这么多,老师的存量没有增加。

智能教育是什么意思?教育要达到三点,规模化很难达到,因为学生一多老师就得多。个性化很难,得要求很多的老师才能对每个学生做好。多元化很难,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学习,人工智能如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有两点,教方和学方。老师在干嘛,其实他就是把这些知识学会了,他总结了,再传出来。如果我们看高中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所有的知识都是已经知道了的,我们有百科丛书,所有的知识都可以总结下来,数学有多少个定理、公理、公式全可以弄下来,如果我总结下来的话,我其实可以把老师的很多工作给自动化,但是不能达到名师讲课循循善诱的过程,但是很多老师的知识可以总结下来,可以用知识图谱做下来,通过语言处理给提出来。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供给端是在提高的,需求端学生学习,怎么让学生学得好,学得好就是一对一的因材施教。老师看学生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我知道他学的好不好,我知道我要给他多教点东西,我这块教太多了少一点。

我们如果有人工智能的技术,我有人脸识别、情绪跟踪,我可以通过记录作题的对错,我可以实时看到他的进展,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当然这是终极目标,其实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大家看大方向,取势明道优术。中国有14亿人口,6亿有钱,8亿没钱,不能这么说,这些人都有教育的需求,如何满足下面8亿人的需求,人工智能是唯一的出路,技术是唯一的出路,这里面有巨大的机会。

文章来源:《新浪网》

相关阅读

媒体报道

更多